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0-03-03 | 点击率:
当下,阻击新冠肺炎疫情战“疫”正酣,医护人员在不同的“战场”,履行着相同的使命。
在万州,有这样一群白衣“逆行”者,舍一己安危,守一方平安。他们就是驰援万州的市新冠肺炎防治专家顾问组和万州片区专家组。
他们带着医者仁心,带着高效、先进的治疗技术“扎根”万州,全力开展医疗救治,用逆行和坚守托起患者的生命之舟。
市、区两级专家会诊
火速集结,精尖队伍驰援万州
庚子鼠年来临之际,新冠肺炎疫情凶猛来袭。
疫情肆虐,英雄出征。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卫健委迅速吹响医疗救治“集结号”,从全市抽调呼吸与危重症、重症、感染、心血管、肾内科、院感、中医、儿科、检验、影像等学科专家,集中精锐力量组建医疗救治顾问组、驻点专家组,蹲点驻守各片区集中救治定点医院,兼顾片区所辖区县定点医院。
大年初一,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呼吸专业主任医师王玉波返岗值班时,接到指令——立即赶赴万州支援医疗救治工作!来不及回家收拾换洗衣物,连手机充电器都没带,王玉波火速赶往万州。路上,他才腾出时间给家里打了个电话。随即,王玉波与重医附二院感染科主任胡鹏、市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刘华宝、北碚区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王辉等首批支援万州的市级专家组在万州集结,全力投入到医疗救治工作中。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是全市4个集中救治定点医院之一,承担渝东北片区10个区县确诊患者救治任务。
救治患者,重中之重;救治患者,要快之又快。开展医疗救治,同步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制订救治方案……专家组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让一个个患者转危为安,直到治愈出院。
市、区两级专家会诊(中间为重庆北部宽仁医院重症医学科熊建琼主任)
2月13日,市新冠肺炎防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述良临危受命,从黔江转战万州,担任万州片区专家组组长。与此同时,重庆北部宽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熊建琼、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黄勇等医疗专家也赶赴万州。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支持下,专家组还迅速从市级层面调集救治设备和专业团队,开展关键技术,制定精准管理流程和制度,开展专业培训。至此,一股医疗界的精锐力量,一支与病毒战斗的高精尖队伍在万州全面集结。
“市级专家组的到来,给我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区级专家组组长、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御安分院副院长向江琳说。
应对疫情,死亡线上争抢生命
1月29日,在专家组的探索和指导下,经“影症分离”、多学科会诊、中西医结合等治疗,重庆首例患者,也是首例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2月5日,经专家组综合施策,科学施治,在无创通气治疗、MDT综合治疗和中医药治疗下,重庆首例危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患者病情变幻无常,生死一瞬随时都在上演。
2月16日,郭述良和专家团队迎来又一场与死神的战斗。
“氧饱和度70%、心率186次/分,血气二氧化碳分压为150毫米汞柱、血气pH值6.95……”当天上午10点,郭述良在小组查房时,发现一患者各项指标出现异常。
郭述良立即指导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肺复张、调整呼吸参数、供给100%纯氧等措施,使其氧饱和度回升到86%。
傍晚6点,患者病情再次恶化,经郭述良建议,专家组一致决定尽快给患者上ECMO(俗称“人工肺”)。
重庆北部宽仁医院重症医学科熊建琼主任(左一)指导安装ECMO
很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一台ECMO和技师团队抵达万州。紧接着,安装ECMO的专家也紧急赶往万州。17日凌晨,医疗救治专家、ECMO专家和技师、重症应急病区医生、护士20余人快速集结到位。
ECMO转起来了!瞬间氧饱和度就升起来了,病人生命体征也稳定了……
17日早上6点,患者的最新指标数据出来,氧饱和度升高到92%,病情明显改善。
12个小时鏖战,分秒必争。
这是重庆第一次使用ECMO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接下来,专家组又同样通过ECMO救回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患者的生命。
疫情来势汹汹,唯有跑出“加速度”,方能抢得先机。唯有与死神赛跑,才能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回。
在这背后,是专家组没日没夜的“头脑风暴”——研判病情,探讨治疗方案,开展临床治疗……
在这背后,是专家组夜以继日的连轴转——早上8点10分到病区交接班,穿着防护服进入隔离区,掌握患者前一天病情,评估病情,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晚上又挑灯夜战,对患者病情进行梳理和分析……
“每一次抢救就好比是一次百米短跑,每一秒钟都要抢。”万州片区专家组重症组组长、重庆北部宽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熊建琼说,时间就是生命,容不得一丝迟疑。
重庆北部宽仁医院重症医学科熊建琼主任(左三)与ECMO团队
攻坚克难,托起患者生命之舟
ECMO只是专家组给万州带来的治疗新冠肺炎先进技术之一。在郭述良的带领下,专家组还在万州开展了首例炎症因子风暴血浆置换技术。
凭借多次担任重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的“硬核”实力,郭述良结合万州医疗救治工作实际,带领专家组迅速为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实现治疗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均质化”开出“良方”,将医护人员分成危重症组、重症组、普通组、巡回组等小组,各自分工负责,形成层层金字塔式管理体系;对危重症病人的救治管理实行一对一,即一名病人对应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层层强化、落实责任。
针对万州片区的整体救治形势,郭述良还带领专家组提出“三圈”管理策略,即把整个万州片区的救治形势划分成三个圈,最里面的是重型、危重型救治圈,中间是普通型救治圈,最外面是院外区县圈。
“集中最精锐的呼吸重症和多学科专家,大幅提升人员配置和技术支撑,打歼灭战,解决存量,尽最大努力抢救,减少病死率。”郭述良说,三管齐下、三圈联动的精细化管理,既减少新增病人,又防止普通型向重型、危重型转化,同时争取把危重和重型病人抢救过来,实现逆向转化。
精细化到什么程度?熊建琼说,举个例子,每个患者输液的量和药物搭配,每个小时都可能不同。“要随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症状而定。”在专家组的精准施策、科学施治下,一个个难题得到攻克,医疗救治工作成效初显。
目前,专家组已将人工肾、肺复张、血流动力学监测、俯卧位通气、肺超声等一系列技术在医院大量开展起来,关键核心救治技术的运用,为重型、危重型患者构筑起生命支持与保护屏障。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成效也初步显现,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任毅、北碚区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周德奇和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国医苑院长牟方政,在前期两位中医专家打下的良好基础上,为危重症患者加入中医药治疗,协同西医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起到一定作用;中医八段锦在万州的开展也为康复期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帮助。同时,市级中医专家组成员唐军、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中医内科主任魏大荣在区人民医院开展的无症状感染者中医干预,对阻止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也起到重要作用。
郭述良称,在市区两级专家的协同配合下,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战略战术应用来看,目前整个万州区的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变化。